【1】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3】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4】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5】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6】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7】未卜:一作“未决”。
【8】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9】传:一作“鸣”。
【10】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11】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12】筹:计时的用具。
【13】“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14】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15】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16】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作品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
创作背景
《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其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历史事件“马嵬驿之变”密切相关。马嵬驿之变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在逃亡过程中,为了平息士兵的愤怒,被迫处死了杨贵妃。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对于国家的颓势和政治的混乱深感忧虑。因此,他通过《马嵬》一诗,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咏叹,表达了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批评,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凄凉绣岭,宫殿倚山阿。
明皇帝。
曾游地。
锁烟萝。
郁嵯峨。
忆昔真妃子。
艳倾国,方姝丽。
朝复暮。
嫔嫱妒。
宠偏颇。
三尺玉泉新浴,莲羞吐、红浸秋波。
听花奴,敲羯鼓,酣奏鸣龟。
体不胜罗。
舞婆娑。
正霓裳曳。
惊烽燧。
千万骑。
拥雕戈。
情宛转。
魂空乱。
蹙双蛾。
奈兵何。
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
平寇乱。
回宸辇。
忍重过。
香痉紫囊犹有,鸿都客、钿合应讹。
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
事往愁多。
-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
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
泣溻乾坤色,飘零日月旗。
火从龙阙起,泪向马嵬垂。
始忆张丞相,全师郭子仪。
百官皆剽劫,九庙尽崩隳。
尘扑银轮暗,雷奔栈阁危。
幸臣方赐死,野老不胜悲。
及溜飘沦日,行宫寂寞时。
人心虽未厌,天意亦难知。
圣两归丹禁,承乾动四夷。
因知纳谏诤,始是太平基。